这段时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实训室,总有一盏灯亮到后半夜。实训室里,一群00后在鼓捣自己的新发明,不断地验证猜想,不停地完善方案,就连彼此互不相让的“争吵”都显得意气风发。
一年前,这群00后组成创新创业团队。目前,他们正在全力推进“逐光而行——分布式视日光伏技术行业首选服务商”项目。“我们要努力成为追光者,用新时代青年的力量为社会发展做些改变。”该团队负责人是金职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三学生童启硕,团队成员涵盖机电一体化、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等多个专业。童启硕说,希望他们的发明项目未来能在光伏领域广泛应用。
“既然有想法,那就趁年轻果断干”
作为团队主心骨,童启硕是大伙眼中的“超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启硕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能把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这是项目指导老师苏哲对他的评价。
童启硕出身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便跟父亲穿梭在工厂车间。儿时他常坐在数控机床边,看着父亲紧盯旋转的零件。高考后,童启硕毅然选择机电一体化专业,希望继续追寻父亲的梦。
从小在车间里耳濡目染的“天然优势”,让他迅速在专业上脱颖而出,而后加入汪卫华院士工作站和章跃洪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大一下学期,我在老师鼓励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大赛,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光伏产业。”童启硕说,虽然在比赛中被淘汰,但深耕光伏产业的目标牢牢刻在了心里。
在一次实训课中,童启硕了解到当前光伏视日跟踪支架铺设成本高等痛点,他以负责人身份组建了团队,同班同学张俊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王致远率先加入,三人成为项目核心成员。“既然有想法,那就趁年轻果断干。”定下方向和目标后,他们暑期留校,一起撰写完成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既然要创新,那就力争行业领先”
为了解市场痛点、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童启硕和团队成员曾进行过两三个月的市场调研。“金华地区的光伏产业链企业,我们基本上都去学习过,还与部分光伏企业的高管、高技能人才进行过深入交流。”在童启硕随身携带的一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参观的心得体会。
“我们发现普通太阳能板不仅占地面积大,还存在就地消纳能力低等不足,团队根据问题研发了‘灵智’光伏。”童启硕介绍,其核心技术是通过软硬件相结合,低能耗、高精度地追踪太阳轨迹,加强环境适应性控制。同时,优化高散射辐照天气场景,根据不同日照时间、光照仰角等,实现太阳能板主动追着太阳跑,达到最优跟踪角度,从而获取最大发电量。该团队研发的产品与固定安装的光伏系统相比,发电能力可提高10%~25%,回本周期缩短1—2年。
其间,童启硕及其团队也遇到过很多难题,如今研发的产品已迭代升级3次。“既然要创新,那就力争行业领先。”这是他为自己和团队定下的目标。不久前,童启硕及其团队经过3000余组的数据测量,1295次对比分析,9个月的数据累积,最终使产品实现效率和合格率的双突破,并一举获得第九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小组排名第一)。
目前,童启硕及其团队正在积极备战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面对备赛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团队成员把“书桌”搬到机床边,把“寝室”搬到车间,一起反复分析图纸、制定工艺、编写程序……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在研发“逐光而行——分布式视日光伏技术行业首选服务商”项目时不断创新,成功申请了9项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对于未来,童启硕已有明确规划。“我会带着团队继续把产品做下去,不断探索新技术,不断进行产品迭代,不断了解行业发展新动向,希望为行业和地方发展贡献一份力。”目前,该团队已注册公司,并且与一家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他们还在积极寻找投资机构,希望尽快实现成果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