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昊回村里养羊了!”
消息在桐乡人的留学圈里不胫而走。
日前,刚从湖州一家羊场回来的沈昊顾不上回家,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自己的羊场,指挥工人安装饲料传送系统,“不放心,得自己看着,这些都是我们智慧羊场的关键设备。”说话间,稍显稚嫩的脸庞上,有着创业人独有的热情。
今年25岁的沈昊,从小在乌镇长大,大学时留学日本。2020年,父亲打来电话,希望他回乡发展。那时,世界互联网大会让家乡乌镇名声大噪,也把返乡创业的种子悄悄埋进了他的心中。
今年初,他成立了嘉兴子阳智慧牧业有限公司,在乌镇旁的民丰村办起了智慧羊场。眼下,沈昊的农场即将投入使用,未来羊羔们在这里可以分“宿舍”住宿,享受“中央厨房”式配餐和“转转火锅”式饲喂。同时,它们佩有电子耳标和数字芯片,可以对饮食量、体重、疫苗接种记录等进行数字化管理。
站在数字经济风口的乌镇,让沈昊回乡养羊变得水到渠成。今年7月,沈昊一举拿下2023年浙江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大奖,同时项目还入选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经测算,未来他的羊场可规模养殖1万头羊,预计每年可带动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3600元以上。
自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以来,这个江南古镇迎来创业创新高潮,也为有着乡愁的返乡青年提供了全新的舞台。
“直播间的家人们,这是我们全新推出的定胜糕,有抹茶、红豆、枣泥口味……”中午时分,乌镇陈庄村一幢古色古香的宅子内,两名主播手捧着新款乌镇非遗糕点定胜糕,卖力吆喝。
镜头外,80后乌镇人楼俊婷正在对着笔记本电脑,核对实时订单信息,和直播团队紧密配合。
小时候牵着奶奶的手,在东栅嬉戏玩闹,踩着石板路跑到邻居家蹭饭吃的场景,悄然浮现在楼俊婷眼前。此刻,她已经离开求学生活了8年的宁波,在熟悉的家乡找到了全新的自己。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让乌镇一家传统糕点企业加速“触网”转型。楼俊婷正是此时加入了公司。在团队带领下,深谙工商管理的她借网络营销非遗糕点姑嫂饼、定胜糕,让小时候熟悉的那口家乡味道“远播”世界,去年公司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植入互联网基因的乌镇不仅让传统企业拓宽了销售渠道,更打开了创新的经营思维。这几年,这家糕点企业不仅加速产品研发,还涉足餐饮领域,开设茶餐厅,今年销售已超1000万元。
从大城市宁波到小镇乌镇,楼俊婷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给了我们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现在收入也不比当年大城市差,还能照顾家里。”
数据显示,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时,乌镇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只有12家,如今已经超过1000家。这些企业的落户,为返乡的乌镇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裴颢表示:“我们公司就有部分一线城市高校毕业的乌镇人。”
乌镇姑娘陈岑,也有回到乌镇的独特理由。
2017年春天,爱旅行的她决定重返家乡,“在乌镇开一家民宿,让游客感觉像在自己家。”于是,便有了如今名为“候·Home”的民宿。
多年前离开乌镇的她,希望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回到乌镇,她发现这里就是“世界之窗”,在这里就能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回家就是远行。
“景区像欧洲,镇区像非洲!”曾经,因为景区内外巨大的环境差距,不少游客这样调侃乌镇。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落户,让乌镇迎来了改变的契机。当地以“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为重心,大刀阔斧推进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乌镇,不仅知名度大了、环境好了,连续举办的戏剧节和各具特色的艺术乡村形成独特的文化输出。各种新中式、禅意、古典风等风格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带动了和陈岑一样的乌镇人返乡。目前,乌镇人家民宿协会有会员单位超80家,三分之二为乌镇本地人开设,其中不少是返乡的乌镇人。
枕水而居,触“网”逾盛。70后乌镇老字号“三珍斋”少东家徐杰放弃新加坡的芭蕾舞事业,回乡执掌企业,让百年酱鸭焕新出发;85后篾匠钱利淮顶着父母的反对回到乌镇,让竹编工艺借“云”登高,远播四方;90后戏剧青年吕安迪回乡逐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来过,就不曾离开;出走,终将归来。青年人回到乌镇,各有各的缘由,有的为了实现创业梦想,有的为了寻找乡愁,有的为了兼顾家庭……但归结起来只有一条:乌镇,满足了青年人对生活的定义、对未来的需要。
十年峰会,“从前慢”的江南古镇日新月异。在乌镇,就像青石板里萌发出的青草,新与旧深入交织,传统和现代交融得格外自然,滋养出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不断吸引着青年人返乡归来,而伴随着他们的到来,曾经老去的乌镇,又重现年轻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