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有不少人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络中。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孩子摆脱手机依赖呢?
微调查
有的学生每天玩手机超过6小时
笔者针对学生假期玩手机情况进行了一次微调查。在回收的34份有效问卷里(小学生22人,中学生12人),有19名学生表示自己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其中,8名小学低段的同学“基本不玩”;4名学生每天玩手机1至2个小时;11名学生每天玩手机2小时以上。有2名中学生坦言,每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刷视频、玩游戏等超过6小时。
那么,家长是否有管控其玩手机呢?3名同学表示“不管”。其余同学的回答里,多为“限制使用时长”“鼓励其他活动”“口头说教”“制定规则”等方式。
笔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不少家长针对学生玩手机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绍兴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育才路校区学生沈煜铠的妈妈坦言,孩子平常放假爱看动画片,容易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这个暑假,他们结合儿子的学习发展制定了积分奖惩制。
“现在,孩子每天可以通过自己赚取积分兑换看动画的时间。比如完成一次30分钟书法练习奖励1分,完成高质量吃饭(不拖拉、吃干净)奖励1分,跳操2次奖励1分,等等。因为有了这个积分奖惩制,孩子每天做事、学习都变得更积极主动。如此这般,就有效地控制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沈煜铠妈妈表示。
同校的沈铠燚同学每天也不怎么玩手机,原因是爸爸妈妈和他一起做了约定和规范。和孩子在一起时,沈铠燚父母会将手机调至静音,只处理必要的电话和信息,其他都暂时搁置。这让沈铠燚避免了“大人可以玩手机,小孩却不让碰”的不良情绪。
支一招
与其一味制止,不如理解、沟通、约定
绍兴上虞区城东小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阮莉萍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阮莉萍认为,家长对孩子玩手机首先需要接纳、理解。玩手机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还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很多乐趣,是孩子交流和获得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次,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孩子玩手机一定有理由,不妨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共同分析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引导孩子适度使用手机。因为疏比堵更重要。
最后,可以制定“家庭手机使用公约”。比如,什么时候可以玩?一次玩多久?平时和周末怎么定时?什么时候收手机?怎样保管?如何奖惩?父母要做到哪些?家长和孩子互相监督,一起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许多孩子沉迷手机,可能是生活的无趣造成的。特别是暑期,学生有许多闲暇时间。家长若只是阻止孩子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反而造成孩子不知道该干什么。不妨列出任务清单,用有意义的事情填满孩子的时间,比如阅读、运动、旅游、做家务,培养画画、下棋、跳舞、做手工、游泳、打球、做美食等兴趣。每天的时间只有这么多,让孩子沉浸于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不会去依赖手机了。”阮莉萍表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手机只是生活和学习的工具而已,不要让它绑架了我们的生活。但如果孩子真的网络成瘾,请及时借助专业的机构,协助家长进行合理干预。
|